
主機板是電腦的中樞神經系統,負責連接並供電給所有硬體元件。不過對剛接觸 DIY 的新手來說,主機板上密密麻麻的插槽、針腳和英文縮寫,確實會讓人一時摸不著頭緒。
本次的教學文章將分為兩部分,帶你逐一了解主機板上的重要區塊,說明各部分的功能與接法,讓你在安裝 CPU、顯示卡、記憶體、SSD、風扇等組件時,不再手忙腳亂!
你該知道的第一件事:主機板尺寸
在研究各種接頭之前,最重要的是先確認主機板的尺寸與結構。
❗️注意:選擇主機板時,請確保你的機殼可以對應該尺寸(如 ATX、Micro-ATX、Mini-ITX )。

電腦的控制中樞:CPU插槽

這是處理器(CPU)的安裝位置,通常是帶有扣具的方形插槽。
Intel:常見如 LGA 1851、LGA 1700(插針在主機板上)
AMD:常見如 AM4、AM5(插針在 CPU 上)
❗️注意:插槽類型必須與你選用的 CPU 型號相符,不能亂配。
❗️注意:多數主機板在 CPU 插槽旁會有一塊 VRM 散熱片,用來穩定供電。
效能關鍵之一:記憶體插槽(RAM)

這是插入記憶體模組的位置,通常是位在 CPU 插槽旁邊的長條垂直插槽。
常標示為 DIMM1、DIMM2 等
插槽數量依主機板大小而異,通常為 2 或 4 條
僅支援 DDR4 或 DDR5,不可混插
❗️注意:安裝時請遵循雙通道配置,通常是從 CPU 起算第 2 和第 4 條插槽(實際建議依主機板手冊為準)。
顯卡與擴充卡的舞台:PCIe擴充插槽

這是位於 CPU 下方的水平插槽:
最長的插槽支援 PCIe x16,通常安裝顯示卡
較短的插槽可用於擷取卡、Wi-Fi 卡、音效卡等
新一代主機板支援 PCIe Gen 5.0,但目前主流顯卡仍採用 Gen 4.0
❗️注意:建議將顯卡插在最上方的 PCIe x16 插槽,這條通常會提供最大的頻寬。
高速與穩定兼具:儲存裝置插槽M.2、SATA

現代主機板會同時具備 M.2 插槽與 SATA 接孔,對應不同類型的儲存設備。
M.2 插槽(適用 NVMe 或 SATA SSD):
多位於 PCIe 插槽之間
常標示為 M.2_1、M.2_2 等
安裝前可能需卸下散熱片
SATA 接孔(適用 2.5 吋 SSD、傳統硬碟):
通常為 4~6 個 L 型連接埠,集中在主機板邊緣
❗️注意:部分 M.2 插槽在使用時會停用對應的 SATA 接孔,請務必查閱主機板手冊確認相容性。
下篇預告
在下一篇文章,我們會繼續介紹主機板另一側的重要區域,包含 SATA 接口、電源接頭、前置 I/O、風扇接頭等,完整看完上下兩集,你就可以在組裝電腦時掌握全局!